凤庆县中医院

咨询热线:0883-4211697

外购药监督举报电话:0883-4211697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文化

健康科普||督脉灸

时间:2025-01-07 09:10 发布人:小编 浏览:

  督脉是中医经络学说中的重要经脉。它被称为“阳脉之海”,起于小腹内胞宫,下出会阴部,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,沿脊柱上行,经项后部至风府穴,进入脑内,沿头部正中线,上行至巅顶百会穴,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,过人中,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。

  督脉主要调节阳经气血,能反映脑、髓和肾的功能。邪犯督脉,则角弓反张,项背强直,牙关紧闭,头痛,四肢抽搐,甚则神志昏迷,发热,苔白或黄,脉弦或数。督脉上行属脑,与足厥阴肝经会于巅顶,与肝肾关系密切,督脉之海空虚不能上荣于充脑,髓海不足,则头昏头重,眩晕,健忘;两耳通于脑,脑髓不足则耳鸣耳聋;督脉沿脊上行,督脉虚衰经脉失养,则腰脊酸软,佝偻形俯;舌淡,脉细弱为虚衰之象。督脉主司生殖,为“阳脉之海”,督脉阳气虚衰,推动温煦固摄作用减弱,则背脊畏寒,阳事不举,精冷薄清,遗精,女子小腹坠胀冷痛,宫寒不孕,腰膝酸软,舌淡,脉虚弱亦为虚象。

  督脉灸,又称“铺灸”“长蛇灸”,是中医传统外治疗法之一。它源于西汉时期的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骨空论》中提到“督脉生病治督脉,治在骨上;病在骨,粹针,药熨”。

  通过在督脉上施以艾灸,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药力,通过督脉传导至全身,起到温通经络、散寒除湿、扶正祛邪的作用。能够激发机体自身免疫功能,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。

  一、督脉灸操作方法:

  先将督脉敷上调制好的药粉,再将桑皮纸敷盖在药粉的上面,桑皮纸的中央对准督脉。长为大椎穴至腰俞穴的长度,在姜泥上面放置艾绒。燃烧产生的温热效应提高治疗部位的体表温度,加快血液循环,促进药物的有效渗透及吸收。

  施灸结束后,移去艾灰、姜泥,用温热的毛巾轻轻擦拭背部。

  二、督脉灸的作用:

  1.温阳散寒。它能够借助艾灸的温热之力,有效驱散人体督脉以及全身的寒邪。对于阳虚体质的人,如平日里手脚冰凉、畏寒怕冷的人群,督脉灸可以提升阳气,改善虚寒症状。

  2.调节气血。督脉为“阳脉之海”,通过艾灸刺激督脉,能够促进气血在经络中的运行,使气血通畅。这有助于改善因气血瘀滞导致的身体疼痛、麻木等症状。

  3.缓解疼痛。可以减轻颈、肩、腰、腿痛等多种疼痛症状。例如,对于一些颈椎病、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疼痛,督脉灸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。

  4.增强免疫力。能够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,增强机体抵抗力,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,尤其适合于体质虚弱、易生病的人群。

  5.改善脏腑功能。对一些脏腑功能失调的情况,如脾胃虚弱、肾阳不足等,督脉灸可以通过调节督脉经气,起到间接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。

  三、督脉灸的禁忌症:

  1.热性体质及疾病:对于实热症或阴虚火旺的人群不适合。

  2.特殊生理时期:女性经期要慎用。如果月经量多、血色鲜红等情况,做督脉灸可能会导致月经量进一步增加,甚至出现经期延长等问题。

  3.孕期女性。

  4.督脉部位皮肤有破损、感染、溃疡的患者,不能进行督脉灸。

  5.过敏体质:对艾叶或者督脉灸过程中使用的其他材料(如姜、艾绒等)过敏的人,也不能进行督脉灸。

  四、注意事项:

  1.此操作不宜空腹进行,宜在饭后1小时进行。

  2.酒精点燃后室内可闻及酒精气味,嘱患者不必紧张。

  3.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灼热属正常现象,但有灼痛感时应立即告知医生停止治疗,给予物理降温。

  4.局部皮肤出现潮红,属于正常现象,可自行消退。

  5.治疗前后应多喝温水,治疗后不宜食生冷之品。

  6.治疗后冬天12小时、夏天6小时内不宜洗澡。

  咨询就诊

  出诊地址:凤庆县中医医院4号楼一楼治未病科

  咨询电话:0883-42210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