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庆县中医院
咨询热线:0883-4211697
外购药监督举报电话:0883-4211697
咨询热线:0883-4211697
外购药监督举报电话:0883-4211697
立冬过后天气转冷,先让脾胃暖起来
十月瓜果飘香,蟹肥虾壮,很多人贪多贪饱,进食大量生冷的食物后出现胃胀、消化不良等症状。中医认为寒凉饮食可直接伤及脾胃,导致脾胃功能受损,如胃脘部胀满、纳呆、腹泻等。立冬已至,气温降低,加衣防寒,别忘了先让脾胃暖起来。
降温脾胃易受寒,暖胃安心度过冬
1.饮食适当进补《饮膳正要》
曰:“冬气寒,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。”立冬养生,大的原则是以温补为主,少食生冷,冬季养生要科学进补。
阳气偏虚的人,选羊肉、狗肉、鸡肉等。
气血双亏的人,可用鹅肉、鸭肉、乌鸡等。
不宜食生冷燥热的人,选用枸杞子、红枣、木耳、黑芝麻、核桃肉等。冬令进补时,为使胃肠有个适应过程,最好先作引补,一般来说,可先煮些姜枣茶、生姜大枣牛肉汤等,以调整脾胃功能。
食疗要根据每个人体质不同而不同。如脾虚、气虚的人,表现为乏力、气短、厌食、腹胀、大便偏稀、怕冷,可选用健脾益气的食物,如大枣、扁豆、山药、胡萝卜、栗子等。有的人平时四肢冰凉、怕冷,总比别人穿得多,中医认为这大多是阳虚体质,阳气不达四末(四肢)所致。饮食可选羊肉、鸡肉、胡桃肉、大枣、桂圆等。故“冬令进补”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清补、温补,不可盲目“进补”。
2.调节起居和阴阳
冬者终也,万物皆收藏也。立冬的到来是阳气潜藏、阴气盛极,万物活动趋向休止,冬藏是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。《黄帝内经》中指出:“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”,也就是说,在寒冷的冬季,不要过于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的平衡。因此,早睡晚起,保证充足的睡眠,有利于阳气潜藏,阴精蓄积。中医认为,寒为阴邪,常伤阳气。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,万物生长靠太阳,人体脾胃升降也离不开阴平阳秘。睡眠不仅是休息,而是让我们回归阴阳平衡。?
3.避寒就温护阳气
要多晒太阳。因为冬季天黑得早,光照时间短,也是易使人产生抑郁情绪的一个原因,因黑夜来临时,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,能影响人的情绪,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。在冬季,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,专家建议,遇到不顺心的事情,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,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,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,以保持心态平和。要保持精神情绪的宁静,避免烦扰妄动,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。
睡前可将手掌掌心放在中脘穴上,顺时针方向按摩,可适当扩大按摩范围。频率以80~90次/分钟为宜,每次不少于5分钟,以穴位局部有温热感,并持续向腹内渗透为度。掐腰,然后用双手手掌分别沿着膀胱经、督脉向下推摩,如此反复5~10分钟。也可以予艾灸中脘、中脘,姜辛固本贴贴敷治疗,可起到健脾暖胃的作用。
睡前可用热水或中药(艾叶、生姜、花椒等)泡脚,同时按摩足底涌泉穴,有温肾助阳、温肺散寒的作用。水温以40~45℃为宜,水面高度最高到小腿的1/3处,一般泡20~25分钟,或额头微微有点汗就可以。
4.适度运动
寒为阴邪,易伤阳气,寒性凝滞、收引,易导致气机阻滞、血行不畅等,因此可以适当运动促进血气行畅,提高自己的抗寒防病能力,从而更容易适应进入冬季后的天气变化。大家可根据自身的年龄、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,如慢跑、快走、瑜伽、八段锦、太极拳。运动时要注意衣服不用穿得过多;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,动与静的合理安排,身热、微汗就可以了,不宜过度劳累,更不可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,伤耗阴津。